Archive for 06月, 2007

如果我们落榜人生高考

几周前受邀参加了google新产品发布会,认识了google热榜。回来后不时上热榜看看现在热门的东西是什么。你可以想像,这些天来最热门的关键词都和高考有关。先是对高考出题的关注,然后就是对查分,报考学校等信息的查询。这些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引起我注意的是高考后有一天出现在热门关键词排行榜第七位的一个似乎和高考无关的词汇:挫折 


仔细想想,对挫折一词的搜索还应该是和高考有关的。高考这个独木桥本身会让大部分的学生产生挫折感:高考状元只能是有限的几百人。考上北大,清华这些一流大学的学生也最多数以万计。而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010万!即使现在的升学率比二三十年前高了很多倍,从心理上来说,大部分学生感受到的不是能上大学的喜悦,而是没有考上好学校的挫折。搜索“挫折”,找办法消除挫折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企业家,管理者,普通的职员其实和高考学生一样,我们也每天都面临这样和那样的“考试”,也因此要面对这样和那样的难题和挫折感。如何面对每天90%的不如意事?如何面对每天都有的挫折?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做一个快乐的管理者》里,我从心理层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今天,我想从方法论上给出一些建议。我相信,很多人的挫折感,是使用了错误的方法造成的。错误的方法造成了错误的结果。错误的结果让我们倍感失望。失望和挫折感让我们把我们有限的能量消耗在内心的挣扎上,而不是把全部的心力放在寻找出路上。 


我们都知道“拍脑袋”是一个错误的方法。但我看到的大部分的管理者使用的决策方法却是拍脑袋:“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以我的经验只能这么做。”“我都在商场上混了二十年了,我知道该怎么办。”“我是老总,我是博士,我是。。。,听我的就行了”。这样决策的后果是,当一件事情真的成功了,“我”会变得更自大,更独断。而大部分情况是事情不成功,“我”就陷入了挫折和自责,或者找借口解释为什么没有成功:市场反应不好,客户太坏,下属太笨,技术没有支持好,。。。我们都知道,找借口和理由是最容易做的事情。而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很少人知道做调查也不是理想的方法。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是对的,做调查肯定比拍脑袋好。但有调查也未必就让你找到正确答案。一个例子:一家婚恋网请一家专业调查公司做了一个会员付费意愿的调查,70%的人回答他们愿意为红娘服务付费。做起来后的实际情况是:真正付费的人不到1%。我想很多企业界的朋友都有太多类似的经历:客户告诉我们的和他们的实际行动并不相符。调查,能让我们客观一些,但我们无法通过调查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果我们的方法仅仅是调查,我们同样会陷入心理困境:如果调查和最后的事实不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往下走。 


真正让我们找到出路的方法是不停地做实验,象科学家那样。真正让我们消除挫折感,拥有一个健康心态的方法也是实验。实验者的心态,爱迪生有最好的描述:“如果我找到了一万个行不通的方法,我并没有失败。我没有灰心,因为每一个错误的尝试都是往前进了一步。丈量成功的真正尺度是在24小时能做多少实验。我相信,拍脑袋不如做调查,做调查不如做实验。而做实验并不是科学家或大企业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所做的事情。 


人生是无穷无尽的实验。一个学生的高考实验没有做好,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了人生,没有了机会。做企业和做管理也是在做无穷无尽的实验。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你不放弃继续实验,你就没有失败。 


因为实验不会失败。活着,就能做实验。活着,就要做实验。 


宋新宇博士,xue24首席设计师 


PS: 我的推荐


文章:丰盛的早餐


文章:牛根生经典语录


文章:时间管理101招


信息:从明天起,做一个教书的人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

浏览数:星期四, 06月 28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感谢上帝,牛没有翅膀

如何做快乐的管理者 | www.xue24.com |2007.6.25


 


一个朋友给我转发了一个PPT文档,里面大概是这样一些内容:


-       当你早上能起床并开始新的一天的时候,你是一个上帝关爱的人,因为很多人已经不能这样了。


-       如果你远离战争,不用挨饿,没有牢狱之灾,你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比世界上5亿多人都更幸运。


-       如果你不用为你的衣食住行担心,你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已经比世界上75%的人都更幸运。


-       如果你在每日的生活花费之外还有富余,你更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比世界上90%的没有多少积蓄的人都更幸运。


-       如果你能看到你的双亲一起变老而不是一人先离开人世,你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幸运…


 


一般人会相信管理者是一个能满足所有这些条件,因而也应该是最幸福和快乐的群体。但我的经验却告诉我,管理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快乐,压力最大,也许是最痛苦的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拥有了普通人认为最多的可以让他们快乐的条件。


 


为什么是这样?


 


我相信有客观的一面。客观上来说,管理者每天要处理的通常都是不好处理的,令人头疼的事情:销售上不去,要想办法。销售上去了,生产跟不上,要想办法。成本高了,利润少了,要想办法。利润高了,缴税多了,也要想办法。人员少了,要想办法招人。人富余了,要想办法裁人。人不多不少,也要想办法提高这些人的效率,责任心,凝聚力,团队精神…。总而言之,一个管理者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而这些事情,大部分是麻烦事,而且一个管理者职位越高,麻烦事(人事,经营,公共关系,工商税务各个方面)的比例也越大。我工作过的德意志银行的一个董事就说过:她每天90%要处理的都是棘手的,难办的事情。


 


但更有主观的一面。就是一个人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同样的困难,我们可以选择唉声叹气,也可以选择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面对同样的可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可以选择只看坏的一面,象大部分人所做的一样。但我们也可以选择看好的一面。就像下面的小故事所表达的一样:


 


“一个牧师非常虔诚。他总能在一切情况下找到赞美上帝的理由。有一天,他和一个朋友走在路上。一只鸟从他头上飞过并把屎拉到了他的头上。他的朋友用揶揄的口吻问他:现在你还有什么理由赞美你的上帝呢?牧师马上开口说:伟大的上帝啊,感谢你在造物的时候没有让牛也长上翅膀。”


 


我们通常像牧师的朋友一样,只能看到事情坏的一面。但经过修炼的牧师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看好的一面,作为管理者我们就会发现:当我的公司还活着的时候,上帝是关爱我的,我是幸运的,因为80%的公司都没有生存下来。我们也会发现:上帝并没有偏爱别人,当我经历管理者的磨难时,90%其他的管理者也是一样的。即使我遭遇磨难,上帝也是关爱我的,我还是幸运的。因为磨难本身就是财富,是成功和成长必备的阶梯。


 


在我提到的PPT的最后,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脸上总挂着一丝微笑并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激,你是上帝关爱的人,你是幸运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但却只有很少的人选择这样做。


 


你,我,我们可以这样。我们可以做一个快乐的管理者。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学习凡事往好处想。学会德意志银行那位董事的办法:从每天仅有10%的“好事情”得到足够多的激励,让自己有足够的动力和快乐心情处理剩下90%的烦心事。

浏览数:星期五, 06月 22nd, 2007 未分类 2条评论

推荐免费试看刘田老师最新管理教程:制度第一,总裁第二!

 














制度第一,总裁第二





为什么我们的小企业总是长不大?像包子铺一样很能持续,但没有大的发展,十几年了还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为什么我们的大企业活不长?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三步两步就窜到一个平台,但到了一个平台之后,一不小心又栽了下来?”


为什么我们的老总天天忙得不可开交,越发展却越感觉力不从心?


为什么企业帝国大厦可以一夜之间倒塌,秦池,爱多,飞龙,巨人……那么多优秀企业只是昙花一现?


……


面对一长串“为什么”,刘田的答案却惊人的简单,“制度第一,总裁第二”。








“忙——茫——盲——莽——亡”,总裁们的必经之路?


“如果没有企业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忙——茫——盲——莽——亡’就是总裁们的必经之路!忙来忙去就开始迷茫的茫,再下来就是盲目的盲,再下来就是鲁莽的莽,再下来必然走向灭亡。”


刘田的这段话可谓精辟而形象。


是啊,随着企业人员和部门日益增多,事情越来越多,老总也就越来越忙。这时候,他最盼望有人来帮他,但职业经理人不好找,优秀的更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经理人招来,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企业内部没有一定的工作标准、制度和流程,经理人做的结果往往和老总当初授权让他去做的想法不一致。老总难免担心“他非但不能把企业做好,还有可能会把企业给毁了。不行,企业是我说了算,马上收权。”收权之后,老总又回到了原来的状况,感觉还是累,又想分权;分权的结果又是由于企业内部没有一定的工作标准、制度和流程,又是收权……


老总的心态就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摆。企业有战无“略”,大家都在忙,忙的很有效率却没有效果。这个时候的企业就像是步入一个迷宫,而人越是在迷路的时候往往不是停下来思考和学习,而是跑得越快。企业成长的第一个瓶颈来临!


大多数企业就是在遇到第一个瓶颈时死掉了。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大概只有3岁左右,还未跨入第二阶段,壮志未酬,就已夭折。小部分没有被摔死的企业则开始彻底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高速成长期后,最关键的是什么?


 


更详细介绍请点击这里

浏览数:星期一, 06月 18th, 2007 未分类 没有评论

成为百万富翁,一年还是七年?

周日,不喜欢应酬的我参加了由《证券市场周刊》组织的一个夏季私人晚宴。吸引我参加的是这次晚宴真正的主人,莫里斯”轩尼诗先生。他是知名的洋酒品牌轩尼诗第八代传人。我好奇的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东西打造了一个从1765年延续至今的品牌,是什么东西让一个企业历经八代,近250年而长盛不衰?


第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一个喜欢(热爱?)酒的人(但不是酒鬼:))。一个对酒有很深理解的人。一个喜欢(热爱?)自家东西的人。除此之外,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第二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时间。时间越久,这个品牌就越有价值。请看看轩尼诗如何描述他们的最顶级的,用他们的创始人命名的“轩尼诗李察干邑”:“混合百多种取自‘创始人酒窖’最陈年至200年前的非凡‘生命之水’,充分揭示了陈年‘生命之水’的深邃,协调和细腻。” 我相信,我和大部分读这篇文章的朋友都不懂酒,尤其不懂洋酒。但我们都懂得时间的价值:年份越久,越有味道。


周一晚上和几个朋友聊天,聊到了教育孩子和为孩子选择未来出路的问题。其中一位是一个知名公司的CTO。在IT领域作为职业经理人相当成功的他却说:无论如何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选择他的专业和道路。他说,这是一个虽然挣钱和发展都比别的行业快的地方,但同时也是折旧最快的行当。三十多岁,在这个行业就走到头了。年轻,才是这个行业的资本。


大约七年前,由易中公司策划,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七年成为百万富翁》的书。这本书一直卖得不错,还曾经被平安保险评为十大财经类畅销书之一。但我的一个搞策划的朋友几次对我说,如果把书名改为《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他相信销量应该能涨好几倍。我相信他的分析,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我觉得这样一个书名和书里的内容不符,更重要的是我不相信“一年成为百万富翁”对普通人是可行或是有益的建议,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如此。


你可能问:说这么多互不相干的事情,你到底要说明什么?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员工,乃至一个企业的成长,其实是需要时间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的生长: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时间才能展现他们全部的潜能和美丽。很多时候,速度不是决定成败和品质的关键,而是时间,等待,积淀,升华。就像等待了200年的轩尼诗李察干邑。不自然的,刻意的快速度,常常会让人透支自己和企业的未来。


一年成为百万富翁还是七年成为百万富翁好?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回答。生命是短暂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选择短暂辉煌作为人生的目标。但我们也可选择长久长寿,选择品味,选择质量,选择代代相传。


宋新宇博士,xue24.com首席设计师


PS:推荐几篇好文章,点击即可进入: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出处

浏览数:星期五, 06月 15th, 2007 未分类 1条评论

我看李彦宏

一个多月前,我的一位老朋友,很久没见面的《经理人》杂志于绍文社长来拜访我,给我带来几本最新的杂志。其中一期的杂志封面文章是“2006年度表现最差的10位企业家”,而百度的李宏彦竟然排在第二位。在媒体通常大肆吹捧优秀和不怎么优秀但很会做秀企业的今天,这样一个选题是非常独特和具有创意的,但同时也是需要勇气的。


我不是喜欢争论的一个人。在这里,我同样不想与你争论现在的或2006年的百度是否是个优秀公司以及李彦宏是否是一个表现很差的企业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德国有一句这样的格言:荣耀越多,敌人越多。这句话的反面也是对的:敌人越多,荣耀越多。


在这里,我唯一想探索的是为什么百度能走到今天:有今天的荣耀,有今天的敌人。我想知道他们曾经做对了什么?我想知道什么让他们由小到大?作为3000万中小企业老板中一个的你我,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我相信我们可以向百度和李宏彦学习的是他的坚守与转型


同一切的成功故事一样,百度的成长也充满着幸运。如果李彦宏不考上北大学习图书馆情报学,如果他后来没有去美国,如果他没有放弃读博士而是参加了工作,如果没有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让他有机会研究搜索技术并取得专利(据说第一个风投是在打电话给李彦宏工作过的Infoseek公司老总,得知他在搜索技术上位居世界前三,而马上决定投资的),如果没有一个有眼光和能拿主意的太太(据说是李彦宏的太太说:Robin, 你必须回中国去!),如果没有正好碰到自己的创业伙伴徐勇,如果,如果……我们肯定听不到百度的故事。


但这些幸运元素是我们无法模仿和学习的。


我们可以学习的第一点是李彦宏的坚守


当李彦宏2000年一月开始创业时,搜索引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门户网站随便做做就可以满足网民的需求。而李彦宏相信随着网上内容的丰富,人们对搜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多。他选择了一个当时冷门的,不时尚的,不被看好的领域。他选择了坚守。(李彦宏聪明的地方是,通过兑现自己的承诺而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并很快得到了第二笔风投的1000万美元资金,让自己有了坚守的后盾)。


我研究过许多企业和创业者,我发现世界上只有两类人:成功者和放弃者。


我们可以学的第二点是李彦宏的转型


在短短的历史里,百度在自己坚守的领域有很多次转型。最重要的,也是第一次的大转型是在大家对网站最不看好的2001年,百度从一个技术供应商转变为独立的网站运营商。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个转变的风险和困难:建立自己的网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要和自己原来的客户门户网站竞争。随之而来的是对盈利模式的改变:竞价排名。这是一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方式:百度半官方的故事是李彦宏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也没有说服董事会,而仅仅得到了一个尝试的机会。董事会成员对李彦宏说:“不是你的论点,而是你的态度打动了我们”。李彦宏尝试了:第一天的竞价排名收入仅仅是1.9元!第二天也仅3元多, 但第三天超过了10元, 第五天超过了 200元。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我研究过许多企业和创业者,我发现世界上只有两类人:成功者和墨守成规者。


宋新宇博士,xue24首席设计师


PS: 看完这篇文章,可能有网友会骂我:你是百度的托。几个星期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推荐了google中文输入法,就有网友说我是google的托。我既不是百度,也不是google的托,但我肯定是xue24.com的托:)。如果你对管理问题感兴趣,请经常到我们的社区里参与讨论吧!

浏览数:星期四, 06月 7th, 2007 未分类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