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3月, 2008

宋新宇:你是第几种人?



成功几乎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通往成功之路,因人而异。最近,我越来越感受到,成功之路,更是因文化而异。


中国人的成功学里,最重要的成分可能是辛劳,勤奋,投入。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企业,我们听到的中国故事大都是一个人如何头悬梁锥刺骨,如何从一件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西方人的成功学里,当然也有勤奋这一项。但最重要的,却是其他的字眼:例如自信,说服别人的能力,人脉关系。我们听到的大部分的西方故事,都是说一个人如何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如何说服投资人,如何因为某个人的帮助得到了成功需要的一切:资金,客户,资源,伙伴等。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更是这样。


中国人的观点,我们都非常清楚。而西方人的观点,我们可能不太了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理论,是美国畅销书作者格拉德维尔提出的。在《引爆点》一书中,他试图解释一件事情例如一个产品为什么会突然流行起来。而一个产品,观念或服务的流行,其实就是这个产品,观念或服务的成功。


他认为一件事情的流行,得益于三种人的推广。


第一种人是所谓的Maeve,中信出版社的翻译是“内行”,而我的理解是“导师”,这些人因为自己的专业声誉和个人威信而拥有“信众”,他们的推荐会使大家尝试某件新事情或某个新产品,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跟随而使这件事情超过了某个临界点(他的术语是“引爆点”),这个事情就会流行起来。


第二种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Salesman:中信的译本翻成了“推销员”。“推销员”这个词给我们带来的联想是负面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类人是令人讨厌的一类人,但在西方人的眼中,一个Salesman可以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们可能用自己的销售技巧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流行起来。


第三种人被称为Networker,是我们中国人最不理解的一类人,因而也几乎无法很好的翻译。中信的译本翻成了“ 联系员”,这是非常不贴切的翻译,因为“联系员”让人不知所云,而且无法体现这类人的重要。在西方世界里,这类人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的能力不是创造什么,不是擅长什么,也不是销售什么,而是认识非常多的人,并有能力把一件事情的好处传播给许多人。


你更像前面提到的第几种人?


就我的观察,中国人倾向于做第一种人,不愿做第二种人,看不起第三种人,因为我们认为第三种人没有创造任何价值。一个人仅仅认识很多人算什么本事呢?


西方人的观念和我们截然不同。在美国很流行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这句话似乎还被“科学”地验证过。据说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一生赚的钱,12.5%来自知识,而87.5%来自人脉关系。


我没有查证过这个所谓的调查是否真有其事,也许是一些人为了方便给人灌输自己的理念而杜撰出来的数字。但年龄越大,我越相信人脉的重要:例如找到第一份工作(德意志银行),我的教授和基金会的朋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的第二份工作(罗兰贝格)更是同事介绍的结果。我看到一个调查报告说,60%以上的工作是通过介绍人找到的。我非常相信这个调查结果。


人脉的积累,说服力的培养,专业的能力,当然还有勤奋:其实都是我们成功路上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大部分人成功的短板可能因为文化的原因忽略了人脉的积累和销售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人的影子,只不过有些方面多,有些方面少罢了。


宋新宇博士,xue24.com首席设计师


PS1: 3700万!这是未来10年间我的朋友将为我创造的价值。想知道您的人脉网络价值吗?点击这里测试一下。如果您觉得有趣,请把这个网址转发给您的朋友分享。分享是建立人脉最重要的途径:)


PS2: 想了解文章中提到的《引爆点》一书,请点击书名。也欢迎您把您的看法贴在我们的经管书评频道和大家分享。




文章第一时间原发:宋新宇博士管理学习讨论区


浏览数:星期五, 03月 28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成长与转型(连载 4): 个人成长与企业转型的关系/管理无处不在

本周还是把我最新课程《成长与转型:经理人成长的七个阶段和企业转型的四个关键时期》的内容以连载的形式和您分享。今天是连载的第4期:


个人成长与企业转型的关系


在这个教程里,我们将在前半部分讨论经理人个人成长的问题,讨论经理人成长的规律。在后半部分讨论企业转型,企业变革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为什么要把个人和企业这两个不同层面的事情放在一个课程里讨论呢?


因为我觉得这两个事情是紧密相连的。实际上,公司的变革,公司的转型,公司的任何变化,公司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都会影响到我们这些经理人。首当其冲的是公司的高层,高层管理人员心态的变化,行为的转变,和企业的转变无法分开。要想谈公司转型,一定要经理人个人的转型和成长,解决经理人个人的问题。


回到我前面讲到的恐惧的问题。我相信应对恐惧最好的办法是了解规律。当我们知道了一些事情发展的规律,变化的规律,自己能对未来做出一些判断,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在这个课程里我们要讨论个人转变的规律,企业转变的规律。我认为一个经理人的成长有几个阶段,一个企业的生命也有几个阶段,在经理人成长和企业转型的不同阶段中我们需要重视和解决不同的问题。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之后,应对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管理无处不在


在我着重讲解经理人成长七个阶段之前,我想做一个简单的,对日常管理常识的回顾。这是我在易中公司内部做培训时候的一个总结,我认为管理不难,我们只要明白一些非常简单的道理就可以了。难就难在改变自己。


管理是无处不在的。上级管理下级,下级管理上级,自己管理自己,管理我们的合作伙伴,男人管老婆,老婆管丈夫,都是管理,都需要管理的一些技能,就连自己的孩子,也需要管理技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周一下班回到家里,发现两个孩子都在哭,问他们为什么?一个说自己弹钢琴弹不好,自己对自己有一些怨恨。另外一个说,我觉得自己挺努力的,可是在班里的成绩总是上不去。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他们没有自己在那个星期一认为的那么差。其实问题出在“星期一综合症”,我们上班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星期一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好像一周的工作都压在这一天,刚刚过完周末,非常舒服的,突然要开始漫长的一周的工作。所以周一时很多人的情绪很坏。其实孩子也是一样,周末刚刚轻松了两天,周一突然有压力了,也一样有些受不了。怎么办?一样要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就是管理工作,他们需要一些激励,需要打气。


两个孩子都是我主编的管理文摘杂志,《易友》的“忠实小读者”。我给他们说,下一期的《易友》里将有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到,一个人只要经常问自己两句话,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说烦恼你们的问题,也可以用这两个自问自答解决。他们非常好奇,这是两个什么问题?


我说第一个问题是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世界上那么多人,为什么老要我是第一呢?为什么我必须是一个全能冠军,不但学习好,又能像朗朗一样弹钢琴?为什么不是别人呢?问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能放平心态,不着急了。世界上这么多人,其实有人超过我们是正常的,是应该接受的。


但是,反过来也要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是别人呢?为什么不是我第一,为什么不是我把钢琴弹好呢?问自己这个问题,能让我们抛弃懒惰,抛弃浮躁,抛弃抱怨。


孩子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一周后,儿子说他的数学考第一了,挺高兴的。女儿说她的作文全班第一,也挺高兴的。我也挺高兴的,但也不忘提醒他们不要骄傲。


我们天天都在做各种各样的管理?芾淼牡览硎导噬隙际且谎摹R桓黾彝サ男腋#诤艽蟪潭壬鲜强茨慊岵换峁芾碚飧黾彝ァR残砗芏嗯笥芽垂徊咳炔サ牡缡泳纭读矫娼骸贰4庸芾淼慕嵌瓤矗飧黾彝シ⑸谋缭谟诩彝サ墓芾沓隽宋侍猓彝コ稍钡墓低ǔ隽宋侍狻?


管理的道理也是无处不在的。我最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从放风筝学管理》。我发现,我们从任何地方都能学到管理的点点滴滴。比如说放风筝。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风筝放得越高越稳。企业经营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办法在大风来临的时候,当我们的条件具备的时候,抓住机会,把我们的风筝放高,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到足够的规模,把我们能挣到的钱挣到。而在逆境、不顺的时候,在没有风的时候,我们才有一个度过难关的储备。


下一期,我们一起探讨日常管理的九条原则。


宋新宇博士,xue24.com首席设计师


PS1: 邀请您免费试用两周xue24的VIP功能,其中包括每周能收到专门为VIP定做的VIP周刊和学习超过1000个课件。点击这里进入


PS2: 向您推荐两篇好文章:
  让失败的垃圾变为宝
  不守规矩比暴力更可怕

浏览数:星期四, 03月 27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成长与转型(连载 3):变化的速度/我们能改变什么


 成长与转型(连载 3):变化的速度/我们能改变什么| www.xue24.com |2008.3.13 




尊敬的xxx,




本周还是把我最新课程《成长与转型:经理人成长的七个阶段和企业转型的四个关键时期》的内容以连载的形式和您分享。今天是连载的第3期,题目是“变化的速度以及我们能改变什么”:




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讲一个美国人做了个调查,调查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他们需要面对的变化速度有多快?调查的结果是,生活在中国的人,面对的变化的速度要比生活在美国、英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快很多。一个人生活在中国一年经历的事情,经历的变化,是一个美国人三年经历的事情,英国人四年经历的事情,一个德国人四、五年经历的事情。


 


我们作为中国人现在感受到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其实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变化非常快引起的。作为巨变中的中国人和企业,我们比那些经济已经非常发达国家的人更需要考虑如何面对这些变化。


 


我一年会去几次德国,每次去德国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就是和中国人相比,德国人的那种清闲。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会羡慕德国人的那种生活质量,羡慕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德国,即使是在象汉堡这样的大城市里,都不会觉得有非常大的喧闹,不会觉得有非常大的污染。但是,反过来,你知道德国人羡慕我们什么吗?他们羡慕的恰恰是我们的变化,更准确的说,他们羡慕的是我们变化的速度。他们会说,“上海我三个月之前去了一次,三个月之后我又去了一次,结果好多地方我都认不出来了。”北京也是一样飞速变化,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快速发展。而我知道,德国的城市一二十年了,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他们会说你们中国做事情真快,我们想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几乎什么事情都已经定形了,而你们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改变。


 


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些围城的味道。我们想要别人的悠闲,别人想要我们的快变。但想归想,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国家。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面对。我们可以选择求稳,但我们也可以选择求变。我相信,我们只有求变,才能够更好的面对这些变化。


 


怎么面对这些变化和变化的速度呢?


 


我觉得我们需要从自身找答案。这是我一贯提倡的:你几乎无法改变别人,你唯一能够改变的是自己。


 

跟大家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一个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有段时间经常跟我抱怨他的老板。说老板今天又给他瞎布置任务,布置的任务根本没有意义。明天说这个老板真不会办事情,跟客户谈话都不知道怎么谈;第三天又抱怨其他的。开始时我还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帮他出主意,但情况没有什么改变。终于有一天我觉得烦了,跟他说如果你再抱怨下去,离被这个老板辞退不远了,他不相信。结果我不幸而言中。两、三个月后,他果真被这个公司给辞退了。在我跟他说那次话的时候,我也给了他忠告:我说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老板,除非你改变你自己,除非你改变你对老板的态度,除非你改变你对老板的想法。他不相信这一点。不改变自己的结果,是自己被改变了。他的老板有没有问题?肯定有问题。但是,作为下属你改变不了他,除非他自己想改变他自己。连你都不能改变你自己,你怎么能希望一个资历,地位,收入都比你强的人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呢?所以我说: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自己改变了,也许能改变别人和环境。


另外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客户的公司里。这个公司的一个副老总有很多优点,例如经验丰富,任劳任怨,忠诚踏实。但同时也有很多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非常不善于沟通,公司的很多员工对他有意见。但是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公司的老总也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大问题。直到有一天,公司的一些骨干员工跟总经理说,要么你把他辞退我们留下,要么你留下他我们走人,这让老总处于一个非常尴尬和困难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员工发现他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副老总,他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态度:就是要老总做出决定,要么你让他走人,要么我走人。其实最后还是那句话: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这个故事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老总决定让那个副老总走人,而留下那些骨干。


 


改变我们身边的人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我们前面提到的宏观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我们更是没有能力改变它。但是我们永远有可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换句话说:我们能够改变的是自己。而当我们改变了自己,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其实还是可以改变别人和外部环境的。


 


下一期,我们一起讨论个人成长与企业转型的关系。


 


宋新宇博士,xue24.com 首席设计师


PS1: 邀请您免费试用两周xue24VIP功能,其中包括每周能收到专门为VIP定做的VIP周刊和学习超过1000个课件。点击这里进入


PS2: 向您推荐两篇好文章:


六块与六毛

母亲的作业  

浏览数:星期五, 03月 14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会员制营销:套牢顾客的金手铐



来源:《市场观察”广告主》


 


现在谁手里、抽屉里没有几张、十几张、甚至几十张会员卡?当然,很多人还是乐于接受这些卡的,虽然很多会员卡办完了就被束之高阁,但多数人还是相信“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的古谚,陶醉于精打细算地开发会员资格的优惠。


 


不论消费者是喜是忧,发展会员的企业都高兴了,因为消费者被他们“套牢”了,自觉不自觉地跟着企业走。越来越多的企业体验到了会员制带来的益处,虽然很多时候,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已而为之。


 


会员营销主要特征


 


1.会员制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找到目标消费者群,帮助企业判定消费者和目标消费者的消费标准并准确定位。


 


2.会员营销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在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合适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顾客终身价值的持续性提高;以便能够记录顾客最新反馈,利用公司最新成果分析出针对性强的保证稳定消费群的计划来。


 


4.消费者群观念,即一个特定的消费者群对同一品牌或同一公司产品具有相同兴趣;发展新的服务项目并促成购买过程简便化,带来重复购买的可能。


 


5.双向个性化交流,买卖双方实现各自利益,任何顾客的投拆或满意度通过这种双向信息交流进人公司顾客数据库;公司根据信息反馈改进产品或继续发扬优势,实现最优化。


 


财商:拴住消费者的脚


 


不管会员制是谁发明的,到现在几乎各行各业都在推行会员制:航空、酒店、健身、美发、超市等等。


 


九十年代曾经出现的,众人排队购买限量发行的某超市会员卡的现象很难出现了。


取而代之的是这样的情景:当一位推销员向一位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推荐一种高品位的机场服务卡时,这位商务人士的回答一点也不出乎人们的预料:“我的手机通话积分早已达到VIP级别,而且我还是好几家航空公司的高级会员,我的信用卡也让我享受到这个级别的待遇,我怎么会花钱去办你的会员卡呢?”


 


会员制成为企业维系客户忠诚度的普遍策略。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返还顾客的“消费者剩余”,尽量鼓励顾客持续购买、大量购买,提高消费忠诚度。


 


北京一家位于家乐福旁边的小型超市,只需一次购物满38元即可获得一张会员卡。获得奖励的条件是:半年内在该店消费3000元以上。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家庭的主副食品、日用品等有接近一半左右在这家店购买,获奖就不是遥不可期的了。事实是,这家小超市在家乐福的挤压下数年来一直红红火火,会员制应该是起了些作用。


 


情商:牵住消费者的心


 


会员制为数据库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会员制的优势更多地发挥出来。


 


不论消费者在卖场填的登记表,还是“登录某某网站,填写……即可……”,消费者的一系列信息都将收入企业的数据库。


 


而在此后,直接邮递给消费者的小册子精美得让他觉得,不看一遍就扔太罪过了;电子邮件定期或不定期的“骚扰”,让消费者感到这家企业工作还是满积极的;短信只要别太频繁,这种近乎朋友的联系方式会让消费者感到企业时时想着他。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会员数据库的分析,企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总体特点和变化,这种研究的成果比请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成本低、信息准、针对性强。此外,利用会员数据库可以对会员进行个性化的营销,为增值服务提供可能。


 


当消费者因为成了某公司的会员而受到关照时,他考虑的就不仅是物质利益问题,而是心理感受。


 


会员制为企业进行精准营销和情感营销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能否牵住消费者的心,就看企业怎么做了。


 


职商:捧住消费者的脸


 


会员制营销的社会基础,不仅仅是人们追求实惠的消费,更具有价值的是,会员制在高端消费中意味着“圈子”,是职场生涯的一部分。


 


朱小姐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和一些精英型人物打交道。为了更好地与客户沟通,他自费购买高尔夫球具,利用业余时间练习球技,她已经是多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员,她可不想在和客户一起活动时让人知道她不够时尚,不是“圈里人”。所以,各种高档消费场所的会员卡,在她小巧的坤包里专门放在一只真皮卡夹里,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发表了这样一份调查研究结果:一个人一生所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是来自“关系”。


 


特别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事广泛流传之后,社会资本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拥有一本厚厚的“人脉存折”以换来日后满满的“成就存折”,成为现代职场人士走向成功的必备法宝。这正是以高端消费者为目标的企业所看重的,这为施行会员制营销送来了滚滚客源。


 


链接:社会资本


 


指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和联系获取到的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这些稀缺资源包括权力、地位、财富、资金、学识、机会、信息等等。它区别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规模与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处在这一网络中的个体获得和运用资源的社会地位水平。


 


智商:建立与消费者的和谐


 


无论是精打细算追逐消费利益最大化的务实型消费者,还是注重精神感受的品味型消费者,或者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事业型消费者,等等,企业通过会员制的设计,都能让消费者自愿地、高兴地遵从企业的指挥,在“黄金”的诱惑下,享受着会员制带给他们的苦与乐。


 


“买的没有卖的精”,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回报准确抓住消费者需求,言行诚信,企业就可以和消费者建立长期友好、和谐共赢的关系。


 


后记:这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一篇好文章,可惜只有出处,作者不明。会员制营销的各种优势,这篇文章都有涉及,没什么好补充的了。


 


我想到的是,这些聪明的商户,为了采集这些客户资料,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和口舌。而且,这还是第一步。如何让好不容易采集到的数据好好利用起来,让客户真正感受到成为会员的有形和无形价值,是更艰巨然而更有趣的事。


 


此外,除了本文涉及的航空、酒店、健身、美发、超市等等行业,消费品企业应该更渴望有这样一套会员营销系统,来了解他们的最终用户到底是谁、赖以琢磨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可是,最难做到的也是他们:比如牛奶,一般通过销售商的终端来销售,用传统的方式,想知道到底牛奶具体卖给了谁,就有点难。不过,如果以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核心设计个吸引用户可以主动注册、登记的方案,比如最常用的用户消费积分方案,这个事情就很容易。


 


在移动商务时代,电子商务可以为这些做得更多。


 


浏览数:星期一, 03月 10th, 2008 未分类 1条评论

成长与转型(连载 2):我们对变化的恐惧!

标题:成长与转型(连载 2):我们害怕什么?| www.xue24.com |2008.3.7


链接地址:http://www.xue24.com/www/bbs/reply.jsp?topicid=947344&boa=3549&boaroot=902


 


本周我还是把我最新课程《成长与转型:经理人成长的七个阶段和企业转型的四个关键时期》的内容以连载的形式和您分享。今天是连载的第2期,题目是我们害怕什么?


为了准备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教程,我去年在深圳,上海和北京各开了一次《成长与转型》的公开课。每次我都会问参加培训的朋友这样一个问题:你现在最害怕什么?


在深圳和上海讲课的时候,大家提出来的第一条担心,就是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许多管理者认为里面的规定过分地保护员工。企业原来的一些做法,例如末位淘汰制,一个激励控制员工的手段,也似乎变成非法手段了。我相信,未来的政策环境会越来越紧,企业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要么变革转型,要么被淘汰。


很多人提出的第二个害怕是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内销企业对这两件事情不太敏感。但是外贸企业,他们实际上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巨大压力。这是一个典型沿海地区客户的问题,我的产品90%外销,人民币升值,订单越来越少怎么办?人民币升值等于他们的产品涨价,产品涨价,现在就很难卖出去了。中国的好多产品出口原来靠的就是低价。原来能卖给美国的,现在在美国卖不动了,就得去找新的市场,面临的问题就是变革和转型


在这些比较集中的对宏观环境的恐惧之外,大家提出的担心五花八门:
-
道德的缺失
-
恶性,无序竞争
-
员工流失
-
研发跟不上,创新能力缺失
-
产品质量不稳定
-
决策失误
-
自己的疾病
-
国家政策调整
-
前途不明朗
-
可能发生的股灾
-
日益加重的社会矛盾,等等。


我们面临这么多的恐惧。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觉得就是人的问题,我们心理上的问题。恐惧本质上是我们对变化的恐惧,是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是我们对未知的恐惧。我们害怕的东西各种各样。但是,最后本质上是我们害怕变化。


下一期,我们来讨论变化的速度:中国人的一年,是每个人的多少年?


宋新宇博士xue24.com首席设计师


PS1:请参与或查看调查我们害怕什么?请点这里


PS2Xue24VIP功能在不断强化之中,在此邀请您免费试用两周VIP功能,其中包括每周能收到专门为VIP定做的VIP周刊和学习超过1000个课件。点击这里进入

PS3:最后,向您推荐两篇好文章:
- 每天做好一件事
- 把“要是”换成“下次”

浏览数:星期一, 03月 10th, 2008 未分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