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化影响和影响文化
宋新宇博士在河南长大,曾在德国留学工作18年之久,曾任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看好北京的创业条件,他回国建立了易中创业管理咨询公司。他的经历注定他是一个混合了中西方文化的人,文化的融合使他具有常人没有的气质和风度,记者面前的他沉着、低调、从容不迫,丝毫没有北京文化气势磅礴的影子,但他却认为北京文化改变了他很多做事方式。
北京移民城市的地位决定了她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又反面印证了北京文化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四海的特点表现出北京文化的大气。宋博士认为这种文化作用在个人身上就会使人变得更加平和与宽容。
宋长久以来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他拥有15万的客户群体,最近他又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商务关系网站OPENBC的中国区总经理,现在他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将自己的客户移植到OPENBC的网站上去,这就意味着别人可以通过OPENBC来争夺他在中国的客户了,宋认为如果是未在北京创业之前,自己可能不会这样做,但是现在他认为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自己的客户更好的结识其他人,另外自己也能开发其他的客户。之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他觉得这样做心态很平和,很快乐。
北京集聚的人才和对人才重视的文化氛围带给了宋用人方面的诸多转变,在德国,宋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头疼不已,在北京,他被赋予了更多选择的权利,“我可以做很多选择,我选北大学生,是因为他们是因为他们创造力强,青春激扬;我选择清华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踏实勤奋,逻辑严密”。
新京商中文化的混合体数不胜数,他们学习北京文化的大气,从而养成广阔的视野,练就宏观掌控能力,学会大手笔的运作。他们学习北京文化的包容,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实现共赢。同时他们给北京带来了自身文化中坚强、精细、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北京文化影响着他们,他们影响着下一代的新京商。
新京商作为一个概念已经被学者介入研究,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正在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日益重视。但是从整体来看新京商还没有形成商帮的集群效应,独具特色的新京商是在文化融合的古典音乐中跳着一支现代舞。《机电商报》2006-5-29财富B3版报道
Tags: 乐声, 北京文化, 宋新宇, 新京商, 杂谈, 移民城市, 管理咨询
北京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宇——
老板学研究:只做“好人”还不够
本报记者 方胜 文/图

“如果你痛恨一个人,那就让他当老板。”11月29日,深圳明华国际会议中心C座3楼会议室座无虚席。主讲人宋新宇博士的开场白,让台下逾百名企业负责人和高级管理者会心一笑。
确实,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做一个好的老板,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曾经的高考状元
作为国内管理咨询界和培训业的知名学者,宋新宇有着耀人的履历。他曾以河南省理科“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1年,他公派留学德国,在德国科隆大学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他加盟欧洲最大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历任顾问、高级顾问、项目经理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作为罗兰·贝格的第一个中国人,宋新宇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开拓中国市场。1995年,罗兰·贝格终于赢得了第一个中国客户——青岛啤酒。随着罗兰·贝格在中国业务开展得越来越多,这家企业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本土化。1999年,宋新宇创立北京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之前,已经是罗兰·贝格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
今天的宋新宇,身兼全国工商联经济技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战略管理实务》课程客座教授等多种社会和学术职务,著有《赢在战略》等多本畅销书。
36岁的时候,宋新宇实现了自己的创业理想。他的“易中创业”,已经成为专注于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的业内领航者。而作为一名“老板”,他也把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老板”本身的发展状态上。宋新宇介绍,我国目前已经有520万民营企业主和2700万个体户,数量可观的内外资企业的负责人都可以视为“老板”。老板所需的创造力、领导力等一系列能力已经成为主导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老板’也是职业,但可惜国内关于‘老板学’的研究还不多。”
“好老板”未必真的好
“我认识一个北京的女老板,为人非常善良,对员工非常好。可是她培养一个销售就走一个。她问我到底是什么问题。我告诉她当老板只有善良是不够的。”宋新宇介绍,有些老板你一眼就能看出他行还是不行,比如好大喜功的老板、小富即安的老板、言而无信的老板、任人唯亲的老板等等,但带来真正问题的反而是那些公认的“好老板”。
“首先是‘勤奋’的老板,老板没日没夜地工作,但身边能干的人却没有一个;第二是好学的老板,老板学了很多老师,学了就用,下边的人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第三是‘善良’的老板,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很高,处处为员工着想,但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其他方面;第四是‘坚定’的老板,认准对的东西一定要坚持,但明明是你错了却不认错;最后是‘大度’的老板,忙碌了一年,年底算账却发现没赚到钱。”
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宋新宇所处年代的留学生,80%的人选择留在海外,但如今来看反而是回国的这20%成功了。当年,宋新宇回国时,“海归”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如今的“海归”不少成了“海待”。
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能否看清“天下大势”是这些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天的世界,最大的“大势”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考虑这个问题之外,宋新宇认为要善于分析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何种挑战和机遇。
他介绍,金融危机下企业可能遇到10种风险,分别是外汇风险(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银行风险(如国外银行破产的可能)、回款风险(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付款风险(付款对象倒闭的可能)、融资风险(金融危机下融资难度提高)、投资风险(能否完成既定投资项目)、收入风险(客户的流失和观望导致收入降低)、业务模式风险(如当前采用客户预付发展模式的企业)、工资模式风险(在金融危机下可适度增加变动部分)和现金流风险(金融危机下特别值得关注)。
金融危机虽然对企业经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个放弃过去“不健康”领域而调整的机遇。“根据苏格兰银行的调查,公司的失败率与经济萧条并无直接联系,公司反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更脆弱。”
宋新宇认为,金融风暴至少给老板们带来了9大企业机会:发展新客户、提高老客户内部市场占有率、进入新市场、收购其他企业、获取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进入新业务和企业转型和重生的机会。能否成功抓住这些机会,是企业能否安然渡过金融危机甚至利用危机获得发展的关键。
做好“过冬”准备
记:您预计这次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对中国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有何影响?
宋:对于金融危机,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做好三年过冬的准备。希望冬天短些,但如果持续时间长,我们应该做好相应准备。
短期看,金融风暴对我们中小企业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出口企业。但从中长期看,我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我前些日子曾在欧洲作报告,我的观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5个动力部分可能有一些削弱,但总体方向没有改变。我们有非常多的企业家有强烈的做好企业的意愿,中国的市场现在也比原来更大更有购买力,中国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金融服务和人才储备都非常不错,很多海外华人都在打算归国发展。但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由于新劳动法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们的成本优势被大大削弱了。
总体来说,我们的企业面临的情况比欧美好很多,人都在,市场也在,国家也推出了很多宏观调控的措施,我们有很多正面的条件。
记:珠三角特别是深圳地区的中小企业应如何调整战略,以度过冬天?
宋:中小企业不能简单延续过去靠便宜的劳动力赚钱的模式,而要改变自己的业务模式,适应高成本阶段的发展。中小企业应该放弃没有长远机会的领域,集中力量在自己擅长的市场和产品领域,争取在这些更窄狭的领域做到区域第一、世界第一。中小企业应该加大对产品开发和研究的投入,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完善,更有技术含量;也应该加大对忠诚和优秀员工的培训和培养,让公司更有竞争力。
Tags: 中小企业, 宋新宇, 杂谈, 深圳特区报, 老板学, 过冬, 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