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09月, 2010

给新入职场年轻人的忠告

  最近一期在上海举办的《赢在战略》研讨会上,有一位来自山西的客户是做职业教育的,其他29位老板都是做企业的。做职业教育的老总请大家为她出出主意,到底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她应该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

  参会的老板们七嘴八舌提了很多想法和建议,其中一位自己有几百个员工,每年亲自面试不少于1000个学生的老总说法最为典型:在他看来,现在学校里(包括本来专门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的专科学校)培养出的人90%企业不能使用,企业要负担大量的内部培训工作,才能把部分学生转化成企业的合格员工。

  为什么学校培养出来的人90%不能直接用?这个老总的看法是,大部分学校只教会了学生一些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在企业和职场,会做人和会做事才是第一重要的。

  和参与研讨的其他老板一样,我也非常认同这个老板的说法。在企业,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做人这个基础,一个人再有知识和能力,他对企业也不会有太大用处。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再有做事的能力,这样的员工到任何地方都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很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学校并不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当作自己的任务,而是不停地给学生大量灌输出了校门就没有用的,和社会需要脱节的知识。而当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在企业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时,市场上又有大量的“成功学”和“职场小说”带给这些迷茫的新人一些“快速成功秘诀”和“职场潜规则”,更加强化了很多学生本来就有的不会做人做事的弱点。

  我自己是过来人,我建议职场新人不要相信所谓的“职场潜规则”,也不要相信所谓的“快速成功秘诀”。恰恰相反,年轻人应该坚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应该相信“职场的正规则”。

  如果要给职场新人一些建议,我的忠告就是坚守下面这些非常普通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它们不能为你带来短期的,快速的“成功”,却能让您一辈子受益:

  1. 在企业里,诚实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欺骗不是。

  2. 在企业里,积极是最好的态度。抱怨不是。

  3. 在企业里,感恩是最好的品德。计较不是。

  4. 在企业里,学习是最值得做的事情。守成不是。

  5. 在企业里,结果是最好的证明。辛苦不是。

  6. 在企业里,分享是最大的幸福。提防不是。

  7. 在企业里,沟通是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保障。封闭不是。

  有人会说,这些原则在小公司可能行得通,在大公司行不通。我自己也在大公司工作过,过去在罗兰贝格做的管理咨询也主要为大公司服务。即使是在大公司,我也相信以上的做人做事原则是让一个人不断成长的前提。而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职场潜规则”和与之对应的“大公司政治”一方面会让这些大公司慢慢走向死亡,另一方面也是大公司里员工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有人会说,这样的原则都是为老板服务的,你是老板,所以你宣扬这样的东西。一方面,我相信我个人的成长和我自己一直相信这些原则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对这些原则反其道而行之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一个人自己。我不相信一个信奉欺骗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不相信一个总在抱怨的人会是幸福的人。我不相信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不相信一个一成不变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不相信一个只会让自己辛苦却不出成果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不相信一个处处防人的人和一个不愿和别人沟通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

  易友的使命就是帮助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不断提高自己做人的高度和做事的能力,相信喜欢易友的朋友早就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希望新入职场的朋友能不断从易友中汲取做人做事和成长的养分。

  宋新宇博士

  易中公司董事长、《易友》主编

浏览数:星期一, 09月 20th, 2010 未分类 没有评论

企业扩张的路径

  《老板顾问报告》2010年9月 卷首语

  一个广东客户是做化工的,他的工厂所在地被政府认定为环境保护区,要求他搬到开发区去。而他出于对搬家成本及员工流失的考虑想要放弃原来的行当,想在一个新的领域寻找未来的发展机会。他应该做什么?

  一个江苏的客户是做节能灯的。他的企业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几亿的营业额,未来还会有不错的发展,但看到行业老大在不断进入新的领域,老板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太保守。他学着别人的做法进入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开关制造领域,结果却不理想。他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企业有更快的增长?

  尽管这两个企业从行业到状态完全不同,但两个企业从根本上面临的都是一个同样的战略问题。在今年的《赢在战略》研讨课上,我和老板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如何寻找下一个增长点。企业的老板会出于不同的原因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老板是外部环境逼迫他做一个战略决定,第二个老板是自己主动做出了一个战略决定。而这个决定的本质就是定下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企业在未来做什么。

  对在一个领域已经有一定经营历史的企业来说,放弃原来的领域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决定,原因在于进入一个新领域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情。即使企业有充分的人才和资金的储备,进入新领域也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既然如此,企业是否就只能墨守成规,守护自己原来的领域?如果一个老板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现在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他的风险可控的扩张路径有那些?

  我相信,企业扩张的关键是创新,控制风险的关键是守旧。新意味着企业的做法要有变化,而旧意味着企业的某些核心的东西不能变。风险可控的扩张意味着企业要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风险可控的扩张路径之一是为老客户(老渠道)创造新产品。我们都知道,卖东西给老客户要比卖东西给新客户容易很多,一个很可信的经验值是容易5倍。如果企业能够为老客户找到或者创造他需要的新产品,企业很容易在老客户群里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互联网领域的腾讯就是通过不断为自己的QQ群用户创造(也有人说是复制)大量新的产品(例如网络游戏)而取得成功,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但这样的扩张方式仅仅是相对于“新产品新客户”这个路径来说容易很多,并不说明一个企业这样做一定能成功。我的一个做骨科医疗的客户试图引导自己非常忠诚的客户在他那里做妇科的医疗,结果并不好。原因是客户并不认为他能做好骨科就一定能做好妇科。

  风险可控的扩张路径之二是为自己的老产品寻找新客户。我们知道,这样做也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因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经过老客户验证并被认可的,如果能够找到和老客户相似的新客户群体,我们的产品被他们接受往往只是一个营销问题和时间问题。很多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取得成功,就是这个原因。事实上,世界上的隐形冠军几乎都是在一个领域耕耘多年,在产品上取得领先地位后不断地做地域扩张,从一地领先到全国领先,最后到世界领先,通过不断得到世界各地的新客户而成为世界冠军的。同样,这样的做法也仅仅是相对于“新产品新客户”的扩张路径来说容易,并不一定说明这样做一定能成功。我们看到很多连锁经营的企业在两三家时尚可,数量多了和到了外地就很难做好,原因是他们太急于扩张而没有足够的模式,人力和财力的积累。

  即使我们依靠老客户或者依靠老产品进行扩张,我们的胜算也就比50%多一些。如果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就要同时解决产品和客户的问题,我们的胜算就会降低很多,风险就会加大很多,取胜的概率理论上只有50%X50%=25%。如果加上老板进入一个新领域的心态往往是试试看,并不像他第一次创业时那样全力以赴,同时现在在任何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都远远超过以前,那么这样进行跨领域扩张的胜算就几乎是趋零了:这样的扩张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经过几十年进化的市场很像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每一个活着的企业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找到了自己的活法和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个活法和生存空间就是自己的模式,自己的客户,自己的产品以及创造这些产品的员工。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活法和生存空间,而不是让自己从大象变成一只老虎,更不是想办法让自己变成又是老虎又是大象。

  宋新宇博士

  易中公司董事长、《老板顾问报告》主编

浏览数:星期五, 09月 17th, 2010 未分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