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1月, 2010

“围脖”上的人生格言

微博(网友们呢称为围脖)是最近比较火爆的一个互联网现象。仅今年第二季度,国内微博注册量就从5000万增长到超过一亿人次,其中新浪微博占将近一半。去年十月我在新浪注册了自己的微博,断断续续居然也写了超过800条微博。起床后和睡觉前看看微博上的新闻,了解其它有趣的信息,逐渐成了新的生活习惯。有人用微博记录自己的生活,有人用微博发表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人用微博宣传自己的公司,有人用微博了解信息。对我来说,微博是学习的又一个工具。

在微博上很多人发布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及人生感悟。发现和收藏这些人生格言和感悟就成了我的一个小乐趣。下面和您分享一些这样的短语。不是句句正确,但相信能给您一些小小的触动。

有人做了一个很特别的调查,问暮年之人一生最后悔什么。“人生后悔事”排行榜是这样的:

一是年少没有努力;二是选错职业无成就;三是子女教育不当;四是未常锻炼身体;五是没有珍惜伴侣;六是双亲尽孝不够;七是婚姻没有爱情;八是未能周游世界;九是一生缺乏刺激;后悔赚钱不足的排在最后,仅占百分之十。

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回顾一生的时候不后悔?有人给出的忠告是这样的:

1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不是奋斗,而是抉择。2 所见所闻改变一生,不知不觉断送一生。3 下对注,赢一次;跟对人,赢一世。4 不识货,半世苦;不识人,一世苦。5 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重师者王,重友者霸,重己者亡。6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努力。7 人生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比境界。8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9 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代表将来。10 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11 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12 生命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

有人把自己的智慧总结为《人生三论》:

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人生三不等:孝老,行善,健身。人生三快事:美酒、 挚友、枕边书!

马云在他儿子成年时送他儿子的三句话是这样的:

1、永远乐观看待未来。全世界的成功人有一个是共同的:不抱怨。世界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2、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方法。要独特,但别另类。3、不管世界发生任何事,告诉我真相与事实,我们一起面对。

心理学家试图用他们的语言帮助我们找到不后悔的每一天:

1、每天早晨我们都可以这样问自己:今天我们要选择愉快的心情?还是恶劣的?2、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也会问自己:要成为一个受害者?还是要从中学习到什么?3、每次遇到心情沮丧者时我们仍需要问自己:是做一个简单的倾听者?还是用爱告诉他们人生也有光明的一面?

所有这些,都不是系统的知识,而是点滴的智慧和被遗忘了的常识。这些语句甚至相互之间还有些矛盾。但我相信这些点滴的智慧和常识比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系统专业知识更能帮助我们应对我们可能充满艰辛和挑战的一生以及某些困难的一天。

古人作诗有一个“三上”说:好诗句都在“厕”上,“枕”上和“马”上得来。而现代人学习越来越是碎片化的学习,我们也有新的“三上”,那就是厕上,枕上和“车”上。微博是一个很好的“三上”学习工具。

宋新宇博士

易中公司董事长、《易友》主编

浏览数:星期一, 11月 29th, 2010 未分类 1条评论

用工具提高执行力

《易友》2010年12月刊卷首语

参加一个营业额近亿客户的会议,见到这样的情况:公司的部门经理汇报完毕,负责业务的常务副总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上个季度的计划没有完成,而是他觉得部门经理汇报的方式像是报流水账,汇报的内容让他觉得这些人根本没有弄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位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老总因此不厌其烦地向这些管理者讲授了该如何分析报表,如何做PPT,如何汇报工作这些基础知识,把一个业务会议变成了培训课。最后他忍不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这些都是你们早就应该知道的,为什么到今天还是这样?为什么我给你们这么好的东西你们不接受?他想说但没有说出的话是:你们为什么这么笨?

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做法能够改变什么,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培训”他已经做了很多次了。至少在一年前他就讲过这些内容。大家当时都还非常用心听,事后也试图照他说的去做。但现实却是,除了一两个悟性高的,公司大部分管理者至今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做这些他认为中学生都应该知道和会做的事情。

大到公司老总,小到一个小组长,我相信我们在管人的时候都有和这位副总一样的感慨和无奈。我们苦口婆心,把同样的内容说了很多次,直说到我们自己都烦了,但下面的人还是做不到。通常我们把这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为下属的“执行力”出了问题。

对研究人性的哲学家来说,管理者遇到的这个普遍问题其实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他们讨论很多的“知易行难”的老问题。通过教授和培训我们可以让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应该如何做,但知道如何做和有能力做到完全是两码事。例如我可以用几句话给我的小侄子说清楚如何骑自行车,但他要学会骑自行车却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他在这个过程中要摔跤。同样,教一个老外使用筷子也是一个你说起来很容易,他理解起来不难,但他做到却很难的事情。

如何才能把员工知道的变成员工的行动?

一是需要下属有学习和实践的动力,通常这是可以假设的。二是需要给下属足够的培训和“说教”,我们通常也是这么做的。三是需要让下属实际训练,通常这是企业里最欠缺的。而这是执行力差的根本原因。

在培训+训练这个(很慢的)常规方法之外,解决知行合一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在一切可能的地方为下属创造让其容易执行的标准化的工具,把知识融入到工具中,就像我们不必理解物理学但照样可以坐飞机一样。在开篇的例子中,如果那位副总一开始就给大家定义了标准化报告的格式(工具),标准化报表的格式(工具),标准化数据分析的格式(工具),大部分人都会按照这些工具要求去做,而不会像现在一个人做出一个样子来。易中公司曾经有过类似问题,但在我们统一定义了“报告报表工具”之后,开会和讨论的效率就大大地提高。

我们生活在工具的世界里。我写这篇文章用的电脑是工具,相互联络用的手机也是工具。我们的办公桌是工具,桌子上的笔,笔记本也是工具。我们上班开的汽车是工具,我们晚上看的电视也是工具。我们喝的茶是工具,我们吃的药也是工具。人类学家说,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好的管理者和差的管理者区别也在于对工具的认识和发现工具的能力。好的管理者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下属发现或发明简化其工作,提高其效率的工具,而不是给下属灌输概念或者抱怨下属没有执行力。

宋新宇博士

易中公司董事长、《易友》主编

PS: 有的客户把《易友》当作自己的学习工具,有人用《易友》做培训员工的工具,有人拿《易友》做联络客户感情的工具。希望易友团队最新开发的《易友手机版》是一个更适合您做这些事情的工具,因为手机版是一个更容易分享的形式。如果您想体验《易友手机版》,请发送朋友姓名+手机号码到106550591141478392或拨打电话010-5885 6886。

浏览数:星期一, 11月 29th, 2010 未分类 没有评论